魔 (收录33个句子)
天国净域 创建于 2021-01-16 13:30:01
关于魔的经典句子,根据受欢迎度排序。
云山之巅
4年前
道教经典《灵宝大法》中提到了十种魔:天魔——上天试道者地魔——一切灾难者人魔——引人入迷者鬼魔——冤魂恶鬼者神魔——贪利养之者阳魔——眷属阻道者阴魔——梦中乱神者病魔——业病缠身者妖魔——木石禽兽之精者境魔——无定力幻境见神仙者
永恒的梦想
魔帝者又以五大魔帝为代表。《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》卷一:“青天魔王,巴元丑伯。赤天魔王,负天担石。白天魔王,反山六目。黑天魔王,监丑朗馥。黄天魔王,横天担力。五帝大魔,万神之宗。飞行鼓从,总领鬼兵。麾幢鼓节,游观太空。自号赫奕,诸天齐功。上天度人,严摄北酆。”以此可知其神格与仙帝相同,可达诸天之界。
逍遥子
阴魔就是色、受、想、行识的五蕴。非但是属于内魔,又属于外魔。因为色,是外魔,受、想、行、识,是内魔,乃生死的苦果。阴,是旧翻译,盖覆的意思。因为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的五种,盖覆清净的真性。蕴,是新翻译,积聚的意思。因为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的五种,积聚生死的苦果。但这阴魔,不外乎色魔和心魔的二法。而一切众生迷着无情虚幻的色魔,迷着有知妄想的心魔。从此颠颠倒倒,是是非非的产生众多的魔境出来(见愣严经五十种阴魔境)。
或起贪欲烦恼的内魔,或起瞋恚烦恼的内魔,或起愚痴烦恼的内魔,或起疑惑烦恼的内魔,或起我慢烦恼的内魔,或起恶见烦恼的内魔,或起忿怒烦恼的内魔,或起怨恨烦恼的内魔,或起恼乱烦恼的内魔,或起覆藏烦恼的内魔,或起诳诈烦恼的内魔,或起谄曲烦恼的内魔,或起憍傲烦恼的内魔,或起损害烦恼的内魔,或起嫉妒烦恼的内魔,或起悭吝烦恼的内魔,或起无惭烦恼的内魔,或起无愧烦恼的内魔,或起不信烦恼的内魔,或起懈怠烦恼的内魔,或起放逸烦恼的内魔
NANA
魔,梵语魔罗(梵文:ma^ra、Māra,巴利文:ma^ra,藏文:bdud,缅甸语:???????)的汉语简译,佛教中的恶魔,指夺人生命,且障碍善事之恶鬼神。若梵汉并举则称为魔障。在原始佛教中,魔是居住在天界的天人,他们的首领名叫波旬,出于嫉妒,曾经企图阻止释迦牟尼证悟成佛。在释迦牟尼开始传教之后,也曾经多次扰乱僧团弟子。佛教认为,任何能够阻扰修行的障碍,都可以称为魔。因此,在内心中的不安、愤怒、贪心等烦恼,都能被称为魔。
陆飞
行魔就是念念迁变流动造作的行魔。是属于内魔,乃生死的行因。若起念念杀生害命的行魔,必定遭遇杀害的行缘。若起念念偷取物件的行魔,必定遭遇偷取的行缘。若起念念妄言两舌的行魔,必定遭遇欺骂的行缘。要之,作如是的行魔,必得如是的行缘,丝毫无差。有了行缘,乃有行业,就烦恼无尽了。
进击的巨人
心魔就是身内所起的心魔。是属于内魔,乃生死的主体。所以最初修道用功的时,对于顺合的境界合于心意的,就起贪欲的心魔。对于违背的境界逆于心意的,便生瞋恚的心魔。对于事相和理性,都不明白,就起遇痴的心魔。对于一切人物上,有喜着好胜的念头,就生憍慢的心魔。对于一切人物上,无彻底的明了,就起疑惑的心魔。对于人物上,着我着我所等,就生身见的心魔。对于人物上,执断执常,执有执无,就起边见的心魔。为于人物上,拨无因果,就生邪见的心魔。为于修道用功上,错乱用心,非圣人果反计圣人果,就起见取的心魔。对于修道用功上,误入邪路,非出世因反计出世因,就生戒取的心魔。这等心魔,全是见见思的烦恼魔中,所分的类别。若是细分,真真没有限量了。
天魔就是欲界第六天上的魔罗天。因为深着世间的快乐,起诸邪知邪见的心念,憎恨嫉妒破坏一切圣贤不生不灭的道法。是属于外魔,乃生死的恶缘。但是魔罗天的魔子魔孙,以及魔民,真是无量无边。所住的宫殿,乘空往来,壮丽无伦,比较人间的宫殿,超过百千万倍。若是比较色界天上,就不如的多了。不过,魔的威力甚大,而且快乐自在得很。因为做人的时候,做过一点功德善事,而着生死爱欲,所以生到魔罗天。可惜没有永久的存在,等到福报享尽,必定堕落恶道,受大苦恼。若是世界坏劫的时候,那火灾直接烧尽色界初禅天,乃魔王天,全为灰炀。
魔的种类,真有千差万别的不同。今说二种的梗概,便能包括一切的魔类。所谓一为内魔,二为外魔。内魔,是指一切众生身内的魔。如于人心中,所起粗粗细细的烦恼。外魔是指一切众生身外的魔。如在欲界第六他化自在天上,别有魔罗居住的所在。以及其他外境的迫扰,都是外魔。如今依据经论发明,有烦恼魔、阴魔、天魔、死魔、罪魔、行魔、业魔、心魔……略为解说,以便明了。
何为魔?近代西方通俗文化于网路与媒体的侵浸,以及佛教经典之大力宣扬之下,对于“魔”的观念与我至道文化的差别甚钜。《正字通》译经论曰:“魔,古从石作磨。梁武帝攺从鬼。”磨本来有砥砺试炼之义,改石为鬼而皆成大力邪鬼之说。此者与我道教经典之义有所不同。于道教而言,元始天尊龙汉开图尔后统御三界,有无数之自然之神灵通过修炼而登真。于显者为之仙帝,主司赐福与教化。于隐者为之魔帝,主司护卫与惩戒。此者正与我道两仪之说相符。仙帝与魔帝同属元始天尊之麾下,魔帝严镇北酆之上,而此地也正是“雷城”之所在。
华山论剑
烦恼魔就是昏烦的恶法,恼乱心神,不能停息。是属于内魔,乃生死的本因。所谓见思烦恼魔,阻碍天、人、修罗、地狱、饿鬼、畜生的六趣众生,真空寂灭的原理。尘沙烦恼魔,障蔽声闻、缘觉的二乘众生,化导利人的大心。无明烦恼魔,翳闭菩萨乘的众生,果觉法性的妙体。职是三种烦恼,造成种种恶业的魔境。这约九法界众生,都具烦恼的根本,招感分段、变易的二种生死。唯独释迦世尊及十方三世诸佛,没有三种烦恼魔,到于究竟圆满的觉地。因为已经分段、变易的二种生死永亡,见思、尘沙、无明的三种烦恼净尽的原故。
或起散乱烦恼的内魔,或起不正知烦恼的内魔。……但这内魔烦恼发现,若不设法对治的方法,若不努力的预防,若不勇敢的击退,若不奋斗的歼灭,若不出力的破溃,而修道用功的人,就时时刻刻的遭遇,没顶沦溺的危险。在次,也不得不说《愣严经》中,五十重阴魔的行相。所言五十重,就是色阴十魔,受阴十魔,想阴十魔,行阴十魔,识阴十魔。
于步奇
《上清隐书》玉清神霄王曰:“凡鬼魔巧便变化万端,或沉或浮,或见或亡,或聚或隐,或藏或形,或气或死或生,或飞云中或治空洞,五色恍惚无有常形,如此皆承六天之运,受会于三天,在其度之内故得肆其凶丑。高上亦以后学多巧民心不纯,洎害繁生恶逆滋彰,故容之以威民使协真,以罚非役之以兼考官,故不灭其根种也。若使运终数讫则其气自消,民心自然而纯学者自然成仙也。”以此可知在仙帝随方设教无量度人之时,魔帝及四出搜捕邪精以卫后学,飞空变幻考验试炼,可令后学自知清静之功立身之德所拥几何。
自由风
业魔就是身、口、意的三业魔。是属于内魔,乃生死的恶业。所以有善业因,必得善业果。有恶业因,必得恶业果。如身上,有杀、盗、淫的三种业魔。口中,有妄言、绮语、两舌、恶口的四种业魔。意内,有念、瞋、痴的三种业魔。
死魔就是地、水、火、风的四大,都为分散,身丧命殒,色心离开的境况。是属于外魔,乃一期寿终报满的恶果。所以修道用功的人,非但道业不能成就,忽然遭遇大病,以致无常死丧的魔难,不得培长法身慧命,殊为可悲可痛。
如果您有其他《魔》经典台词/语录或好句子与我们分享,请点击下面:
发布《魔》的句子
用户对《魔》的评论
一个标题+简短的介绍+精选几个您喜欢的同类句子,就可以轻松制作属于您自己的句集,展现个性,寻找共鸣。
开始制作句集
天国净域的其他句集
《爱情心语,经典共享》 收录25个句子
《经典书摘》 收录31个句子
《心情杂语》 收录16个句子
《培根论人生》 收录12个句子
《流年》 收录99个句子
《爱情》 收录29个句子
《美赞成》 收录91个句子
《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》 收录29个句子
《心,不痛 不痒》 收录9个句子
《定海浮生录》
喜欢《魔》的用户(0)
•
必填